首页 关注 > 内容页

天天观察:同窗接济5元钱老人牢记60年 两位八旬老人辗转联系再续旧缘

时间 : 2022-12-27 09:22:51 来源:

李志华老人近照

李喜贵珍藏着好同学李志华的照片


(资料图片)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李晓军 刘怡菲

60多年前,同学把家里饭菜分给他吃,让他免受饥饿之苦。奔赴工作岗位临上火车时,同学又将积攒的5元钱塞给他,让他从容应对新生活。

11月9日,极目新闻发布了一则八旬老人李喜贵寻找老同学李志华的消息,多位读者向极目新闻和老人家属提供了重要线索。近日,两位老人成功取得联系,并在电话中重叙旧谊。

李志华老人感慨道:“没想到自己顺手帮的一个忙,让李喜贵记了六十年。”

八旬老人寻找同窗

李喜贵是枣阳市太平镇人,60多年前在枣阳一中上学,李志华是他的同班同学。

“以前农村条件艰苦,吃饭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李喜贵说,李志华家庭条件相对好些,隔三差五就把家里的饭菜带过来一起分享,让他免受饥饿之苦,他对此一直心存感激。

1958年,高中毕业,李喜贵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李志华则参加空军招飞入了伍。

“当时我们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有时候一个月一封,有时候几个月一封,断断续续写了不少,只可惜现在都找不着了。”李喜贵回忆说,大学即将毕业时,李志华曾到武汉看望他,得知他将被分配到河南驻马店工作,连个装行李的箱子都没有,便将自己攒的五元钱塞给他,让他去买一张厚实床单,把衣服和生活用品打包起来。

“那时候的五块钱,现在已经没有办法衡量,如果不是这五块钱,我可能连火车都坐不了。”李喜贵说,他用李志华给的钱买了一张大床单,把所有行李都收拣进去,背着上了火车。每每想起这件事,他都感慨万千。

李喜贵介绍,他后来在驻马店安了家,李志华则到了武汉某部队服役。其间,李喜贵也到武汉出差过几次,每次办完公务后,都会去李志华的单位找他一起吃饭、聊天。

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65年。之后因工作繁忙,生活繁琐,两人逐渐失去联系。

之后,李喜贵多次到武汉寻找李志华,一直无果。

跨越近60年再通话

“我已82岁,不知好友是否健在?”11月上旬,李喜贵通过侄儿李先生求助极目新闻,帮忙打听李志华的消息。消息发布第二天,11月10日晚,李先生便接到一个来自湖北枣阳的电话。

电话那头,一位老人称自己和李志华是同村老乡,并表示李志华现在定居武汉,退休前在湖北省科技开发中心工作。

11月17日,李先生在枣阳老乡帮助下,通过李志华亲戚问到了李志华老人的手机号码。

“老同学啊,我可找到你了!”次日上午,李喜贵拨通了这个手机号,当听到对方的口音和声音时,他确信电话那头就是老同学李志华,激动不已。

李志华说,当时他接到李喜贵的电话太过激动,血压都升高了不少。自己本身就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挂下电话后缓了好几天才平稳。

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自己和李喜贵都已82岁,没想到能在这个年纪又重新联系上,实在难能可贵。

高中毕业后各奔前程

在李喜贵的心里,李志华是寒冬中给予他温暖的恩人。

而在李志华的眼里,李喜贵是一个“善良本分、值得别人去帮的人”。

李志华回忆,他俩在中学时,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卫生委员,两人平时就走得很近。“我上学时性格活跃,喜欢主动跟人打交道,李喜贵则安静沉稳,比我内敛很多。”他说。

李志华介绍,读书时,他和李喜贵体育都很好,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体育尖子生。李喜贵身高一米九左右,是打篮球的好苗子;他则具有练习体操的优势,前、后空翻做得相当漂亮。

1958年,两人即将高中毕业,正值空军招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一同参加了招飞计划。空军招飞条件限制多,两人都幸运地通过了前期筛选,并一同前往襄阳参加体检。然而,在体检环节,李喜贵遗憾地未能达标,李志华则顺利通过。

李喜贵毕业后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加入当时的“篮球湖北2队”。李志华则坐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远赴吉林省长春市空军第一预备学校学习。

两位老人期待线下叙旧

在李喜贵的家里,保留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李志华一袭军装左手背于身后,背景是首都北海公园。李志华说:“看到这张照片,仿佛这60多年就像一场梦,梦里的好友永远年轻。”

李志华介绍,这张照片是他1959年进入北京南苑空军高级航校学习后,在寄给李喜贵的信中夹带的。照片拍摄于1960年,也正是那一年,他被分配到武汉,在机场做航情管制工作。当时,机场前面就是武汉医学院,有几个同学在武汉医学院念书,大家经常相约到机场玩,李喜贵也常来参加聚会。

“武汉夏天很热,那时候十几个同学都来我这儿玩,我就买几十个冰棒,大家一起吃。”李志华笑着说,因为李喜贵和其他同学都还在上学,自己已经有工资,就想多分享一点。

后来,李志华被调到武汉某部队工作,和李喜贵只隔了一个小山包,从山南走到山北最多只要八分钟,两人的联系再次频繁起来。

以前武汉体育学院经常有篮球比赛,室内体育馆只能坐两三百人,看球的名额十分宝贵。李喜贵常托人留出前排的座位,然后跑去李志华的工作单位邀请他来看球。

谈到毕业前接济的5元钱,李志华唏嘘不已:“那时候条件都不好,他在体育学院只有助学金,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

上世纪六十年代,五元钱并不少。“我比他有钱!”李志华笑着说,那时一个普通战士一个月工资也才六元钱,但自己已经是预备军官。

至于怎么把钱给好友的,李志华已经记不起来,只是说:“李喜贵是个善良本分的好人,我们是朋友,我一定会帮他。没想到当初的举手之劳被他记了几十年。”

如今,李志华和三个子女居住在武汉,他常教导他们“不要摆架子”“要懂得感恩”“要把他人放在心中”……

李志华的孙女在得知爷爷年轻时的事情后,向他竖起大拇指道:“原来我爷爷是这么受人尊敬,为别人做了这么多好事的人。”

两位老人表示,待到疫情过去,有机会将在“线下”相聚,坐在一起好好叙叙旧。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