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A股的神奇之处有时就是想不明白同样一件事,却有不一样的逻辑驱动。
比如按照修订后的新证券法规定: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以二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传播媒介及其从事证券市场信息报道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从事与其工作职责发生利益冲突的证券买卖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买卖证券等值以下的罚款。按照字面意思,传播证券信息是可以的,但不能传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这个就比较难把握了,虚假信息比较容易识别,但误导性信息如果不是有意为之,只能事后判定了。由此,有些专业人士或者媒体为了省去麻烦,干脆不再刊登涉及个股分析的信息。
但是个股分析信息不能说了,另一种形式的个股推荐却是大行其道。那就是对公募基金的宣传、推广几乎到了就差摁基民的手直接掏口袋下单买单了。君不见,一批以基金投资为主题的B站UP主、微博大V、抖音直播、小红书博主等自媒体创作者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粉丝动辄上万,社群更是玩得“风生水起”。连李大霄最近也蹭胡锡进开户入市的热点,都是反复请老胡先买基金后买股票。
你说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很奇怪?也许有人会说,向你推荐公募基金又不是向你推荐买股票,这是两回事。真是两回事吗?确实,公募基金是指公开发行的基金,基金包括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FOF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基金等,并不是所有基金都要求投资股票,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FOF基金就不一定会投资股票。但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都会投资股票,并且股票型基金80%及以上的资产要投资于股票。而大多数投资者被推荐的,恰恰就是冲着股票型基金去的。
而我们的基金业绩又如何呢?明星基金经理葛兰管理的5只基金这两年亏损超过265亿元;易方达知名基金经理张坤执掌的蓝筹精选混合,也是用了两年时间为投资者亏掉了211.05亿元;去年,为刘格菘扛起规模大旗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为基民亏了46.38亿元,今年一季度又亏了6.8亿元,合计亏损53.18亿;兴全基金曾经因为有谢治宇、童兰、董理等明星基金经理而吸引了大量基民,但三人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混合利润去年亏了75.92亿元。
今年上半年,A股整体走势依然不给力,公募基金产品出现大面积亏损,截至上月,近六成主动权益基金年内亏损,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也是下跌的。究其原因,今年的行情有两条主线,即TMT和“中特估”,但基金一季报持仓显示,主动权益基金的仓位主要在“喝酒吃药”和新能源里,他们押宝的重仓行业跟两条主线交集较少。简单而言之,在上半年这波行情里,相比结构性“牛市”,主动权益类基金大多踏空了。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截止6月7日)51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百亿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中,仅有9只收益为正,也就是说,超八成产品年内收益为负,表现最差的则亏了32.8%。被市场称为“成长一哥”的刘格菘,曾在2019年拿下了公募基金业绩冠军,但现在却排在最后一名。真是花无百日红,投资最难的就是要保持持久的盈利状态,但面对A股的生态环境,今年获利不等于明年也能成为赢家。不管是公募机构或是股市牛人,这些年走麦城现象比比皆是。数据显示,在目前可取得的7081只主动权益型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和灵活配置型基金)中,今年前5个月,有4437只产品年内收益率告负,占比超过60%。
连全球最大、同时也是第一家在中国公开发行基金的外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其业绩也一样惨不忍睹。早在2014年,贝莱德管理的资产就已超过4万亿美元,并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贝莱德拥有超过1.9万名员工,并分布于35个国家及地区,在全球管理的总资产规模约8.6万亿美元,涉及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保险、银行、非盈利组织等多种投资。前两年在贝莱德获得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牌照后,迅速扩展中国本土业务,并在2021年9月7日成功发行了第一只基金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公开资料显示,这一只基金完成了66.8亿元募资,约折合10.3亿美元,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新入场的外资机构,一次就能募集这么多资金,可见中国投资者对其抱有多么大的期待。不幸的是,疫情期间,A股连连下挫,贵为世界第一的贝莱德基金也在“专治各种不服”的A股面前败下阵来,其发行的6只基金亏损严重,几近腰斩。
尽管基金业绩如此之差,但我们看到前述各类财经媒体、网站、自媒体都在竭力营销基金产品(有些自媒体未经许可大肆招募会员,大揽移植广告,甚至还会推荐具体基金及基金组合,劝诱线下会员粉丝做特定的基金投资,以便从中获得经济收益。依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不得违规预测基金投资业绩,或者宣传预期收益率;不得误导投资人购买与其风险承担能力不相匹配的基金产品。而依据要求,宣传推介的内容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提及模拟业绩、为个别客户创造的收益。提及过往业绩的,应当为1年以上的特定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整体业绩,并向客户特别提示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提供风险揭示书并明确投资组合和单只产品投资建议的差异),如果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看,推荐同属风险投资的基金产品是不是应该与推荐个股有同样的资质要求?如果从结果倒推责任,推荐基金产品导致大幅亏损是不是也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欺诈营销?